家电下乡将给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
从2009年2月1日起,将家电下乡从12个省(区、市)推广到全国,同时,把摩托车、电脑、热水器(含太阳能、燃气、电力类)和空调等产品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,由各省(区、市)根据当地需求从中选择增加部分补贴品种。
长期以来,我国农业为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积累,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,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与基础。家电下乡就是实现“以工促农”、“工业反哺农业”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。同时,家电下乡有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,将给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,特别是将有力地支持国内企业和国产品牌产品的发展。具体来说,在新时期开展家电下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:
第一,实施家电下乡,拉动农村消费是“保增长”的一项任务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外形势变化,实施家电下乡工程,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,成为我国当前“保增长”的一项迫切任务。在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之时,国家把拉动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,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,则能为我国日益形成的强大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,为国民经济提供持久拉动力。抓住当前农村家电普及的有利时机,进一步推广家电下乡,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调动农民购买商品的积极性,真正把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启动起来。家电下乡工作自2007年12月试点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,据测算,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实施4年,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.8亿台,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。
第二,家电下乡可以缓解家电业和相关产业的困难,促进产业结构整合与优化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,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、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,出口依存度大。最近一段时间受生产成本上升、人民币汇率升值、能源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,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受阻,行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,不少家电企业已经出现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情况。另外,由于家电产业使用原材料较多,家电行业不景气,对钢材、有色金属、塑料等行业也产生不利影响。而推广家电下乡,能够促进家电生产、流通和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,有利于消化家电产品过剩产能。
另外,家电下乡政策不仅帮助家电企业扩大在三、四级市场的有效需求和品牌影响力,还有助于加快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,为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。
第三,实现“以工促农”、“工业反哺农业”,促进新农村建设。国家通过财政补贴,实施家电下乡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农村消费,让农民得实惠,改善生活。即让更多的农民用上性价比高、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。特别是在农村普及彩电、手机,可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,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、获取更多市场信息、学习生产技术,促进农民增收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次把电脑纳入家电下乡的产品范围,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这是贯彻国家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,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,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。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表示,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支持“三农”发展,大力开拓农村市场,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的实施,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。
最后,促进农村消费升级,落实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。目前,我国农村家电普及程度仅相当于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。统计显示,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电拥有量约为城镇的2/3,洗衣机和手机不超过1/2,冰箱仅为1/4。实施家电下乡有利于改变我国农村市场分散、网点少、服务差、秩序乱、流通和服务成本高的状况,有利于完善农村家电生产、流通网络,促进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,改善农村消费环境。同时,家电下乡在产品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节能,使家电下乡产品成为家电节能减排的先导和示范。其中,家电下乡冰箱、冷柜、彩电比市场同类产品节电20%以上,洗衣机能效等级比市场平均水平高2-3个等级。这有利于减少农民家电使用成本、减轻农民经济负担。
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、积极扩大内需、改善民生、拉动消费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。家电下乡在全国推广,既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,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,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同时,对于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,缓解家电及相关产业的困难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